11月12日歐洲航天局發佈的繪圖顯示的是“菲萊”著陸器從“羅塞塔”彗星探測器脫離,準備在彗星“丘留莫夫-格拉西緬科”上著陸。新華社發
  11月12日,在美國馬裡蘭大學,天文學家觀看彗星著陸器“菲萊”從母船“羅塞塔”探測器上分離並登陸彗星“丘留莫夫-格拉西緬科”的3D視頻。
  新華社發
  “著陸!我的新地址:67P!”
  12日下午,歐洲航天局彗星著陸器“菲萊”踏上彗星“67P/丘留莫夫-格拉西緬科”錶面,第一時間用18種歐洲語言在其微博賬號上留下了自己的新地址。
  難怪它迫不及待。過去10多年,“菲萊”搭乘母船“羅塞塔”一直追趕著這顆彗星。如今,追星夢圓,“菲萊”和“羅塞塔”將為人類揭開更多宇宙奧秘。
  坎坷著陸
  歐洲中部時間12日17時03分(北京時間13日零時03分),歐航局位於德國達姆施塔特的歐洲空間運轉中心收到確認“菲萊”著陸的信號。控制室內一片歡呼。
  “菲萊”創造了歷史,成為第一個登陸彗星的人造探測器。
  “我們雄心勃勃的‘羅塞塔’任務已在歷史書上占據一席之地,”歐航局局長讓—雅克·多爾丹說,“不僅因為它首次抵達並環繞彗星,還因為它向彗星錶面投放了一個著陸器。”
  “丘留莫夫-格拉西緬科”現距離地球約5億公里,信號從彗星傳至地球控制中心需要大約28分鐘,“菲萊”的實際著陸時間應為歐洲中部時間約16時35分。
  由於彗星引力小,“菲萊”從距離彗星22.5公里的高度降落至彗星錶面用了大約7個小時。為防止“菲萊”著陸時彈走,科學家們為它設計了三根螺栓和兩個“漁叉”裝置,這些裝置將在“菲萊”著陸時釘入彗星錶面。同時,“菲萊”頂端的一個冷氣推進器也將幫助其固定在彗星錶面。
  不過,著陸過程並不如預想順利。科學家在“菲萊”12日上午與“羅塞塔”脫離前的檢查中發現,“菲萊”的冷氣推動器無法啟動。著陸時,“菲萊”的“漁叉”裝置也沒有射出。
  歐航局當晚表示,“菲萊”可能不是一次性著陸,而是“兩次著陸”。這意味著,“菲萊”著陸時可能一度被彈起。
  參與“羅塞塔”項目的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發言人安德烈亞斯·許茨12日晚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,目前能確認的是,“菲萊”已在彗星錶面著陸,但著陸地點和具體方式都不清楚,仍需等待第二天的數據分析結果。
  深度探測
  “菲萊”重100公斤,大小如同一臺電冰箱,攜帶了10個科學儀器。按照計劃,“菲萊”著陸後將借助其攜帶的10個儀器設備在彗星上開展科學研究。
  “菲萊”首先獲取的數據和信息包括:著陸地點的全景照片、著陸點周圍地表的三維高清影像、彗星表層及深層物質成分。此外,“菲萊”還將分析彗星錶面的電性和力學特征。
  與此同時,正圍繞彗星運轉的“羅塞塔”探測器也將從遠處觀察彗星。“羅塞塔”與“菲萊”的觀測結果將相互補充、印證。兩者還將隔著彗星傳送低頻無線電信號,並藉此探測彗星的內部結構。
  整個探測任務將持續至2015年12月。不過,“丘留莫夫-格拉西緬科”彗星眼下正逼近太陽,“菲萊”的隔熱設計只能讓其在該彗星錶面堅持到2015年3月底。屆時,彗星距離太陽3億公里,“菲萊”將因周圍溫度過高而停止工作。
  “羅塞塔”探測器則繼續繞目標彗星運轉,觀察它接近並遠離太陽時的變化。
  追根溯源
  “羅塞塔”和“菲萊”2004年3月開始追星之旅。而早在1993年11月,科學家們就開始為它們制定“旅行攻略”。
  在“羅塞塔”之前,人類對彗星的探測多為飛近探測。此前唯一一次與彗星“親密接觸”的案例是美國“深度撞擊”探測項目。“深度撞擊”探測器2005年1月發射升空,當年7月釋放撞擊器擊中一顆彗星,使人類首次得以窺見彗星內部物質。
  科學家們對“羅塞塔”探測項目同樣寄予厚望。該項目取名自埃及羅塞塔石碑。這座石碑用象形文字揭開了古埃及的文明與歷史。人們期待,“羅塞塔”項目也能如古老石碑一樣向人類揭示更多的宇宙奧秘。(綜合新華社11月12日電)
  ■意義
  探索太空邁出一大步
  歐航局“羅塞塔”探測器整個項目耗資約13億歐元。花這麼大價錢值得嗎?
  “這絕對是值得的,”歐航局“羅塞塔”任務主管弗雷德·詹森認為,“羅塞塔”項目將刷新人們對彗星的認識。
  科學家們認為,彗星“丘留莫夫-格拉西緬科”誕生於46億年前太陽系形成初期。與地球上地質變化頻繁不同,彗星上變化較少,就像一個飛行的“冰箱”,保存著太陽系起源時的最原始物質。探測彗星有助於揭開太陽系甚至地球生命起源的秘密。
  歐洲航天局“羅塞塔”項目科學家馬特·泰勒說,“羅塞塔(項目)正試圖解答關於太陽系歷史的一些宏大問題。嬰兒時期的太陽系是什麼樣?它是如何演變的?在此過程中,彗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?彗星是如何運行的?”
  此外,“羅塞塔”攜帶美國航天局的3個儀器,用於繪製彗星“丘留莫夫-格拉西緬科”的彗核,並尋找水的痕跡。
  彗星和小行星這些太陽系中的小天體,有助於人們瞭解太陽系的形成過程,併為推進太空探索提供機遇。歐航局局長讓-雅克·多爾丹說:“對人類文明而言,這是一大步。我們率先完成這項任務,這將名留青史。”
  (綜合新華社11月12日電)
  ■歷程
  10年“追星”路
  2004年3月,“羅塞塔”探測器由一枚阿麗亞娜5型火箭運載,從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,任務是在2014年追上目標彗星“丘留莫夫-格拉西緬科”並釋放著陸器“菲萊”。
  2005年3月,“羅塞塔”探測器首次借助地球引力改變速度和軌道,並於2007年分別向火星和地球“借力”調整飛行。
  2008年9月,“羅塞塔”探測器近距離飛掠小行星“斯坦斯”,用所攜導航相機對其進行全方位觀測。
  2010年7月,“羅塞塔”近距離飛掠小行星“魯特西亞”,傳迴首批高清照片。觀測結果證實,這顆小行星錶面佈滿隕石坑,說明曾多次遭受劇烈撞擊。
  2011年6月,為節省能源,“羅塞塔”探測器進入“深度睡眠”。直至2014年1月,被歐洲航天局喚醒。
  2014年3月,同樣自2011年6月進入休眠狀態的著陸器“菲萊”被喚醒,以便為年底著陸做好準備。此時,“羅塞塔”與“菲萊”距離目標彗星還有不到400萬公里。
  2014年7月,“羅塞塔”距目標彗星1.4萬公里時拍攝的照片顯示,“丘留莫夫-格拉西緬科”彗星由兩部分連接而成,形似一隻橡皮鴨。同年8月,已飛行超過64億公里的“羅塞塔”成功進入目標彗星的運行軌道。
  2014年9月,科學家在上述“橡皮鴨”彗星的頭部為“菲萊”選定著陸點。
  2014年11月12日,“羅塞塔”與“菲萊”分離,“菲萊”借助目標彗星的引力飛向著陸點。
  (據新華社電)  (原標題:人類終於追上了彗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q46mqjeo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